金葉銀杏為銀杏的變種,為銀杏科、銀杏屬落葉喬木,別名白果,公孫樹,鴨腳樹,蒲扇。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。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,號稱活化石。銀杏出身在幾億年前,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,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。 金葉銀杏從4月葉片萌發是黃色,至初夏葉片一直保持亮麗的金黃色。以后隨著氣溫升高,葉片顏色會受到少許影響,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,下層葉色會慢慢返綠,但總體仍為黃色,之后秋季又是金黃色,此品種管理粗放,幾乎沒有病蟲害。普通銀杏是觀賞秋葉為主,而金葉銀杏是三季可觀葉的銀杏變種。 金葉銀杏是00年春由我國樹木專家郭善基、李建教授發現的,屬于植物芽變。歷時至今證明,該變異經繁殖后能保持穩定。金葉銀杏與普通銀杏的生物學特性相似,只要是銀杏能正常生長的地方,金葉銀杏都能生長。 生長習性 金葉銀杏屬喜光樹種,應選擇坡度不大的陽坡為宜。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,但以上層厚、土壤濕潤肥沃、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為好。 金葉銀杏藥用價值 金葉銀杏是普通銀杏的芽變新品種,如普通銀杏一樣,金葉銀杏的苗木、葉片、枝干、果實都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,尤其是金葉銀杏葉內含有的次生代謝物質如類黃酮、苦內脂等成分比黃金還要貴,其保健、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用價值備受推崇。 其中銀杏為上等干果,營養豐富,味道甘美,食用歷史已有1000余年。核仁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 特異的化學物質。白果中除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,還含有銀杏酸、氫化白果酸、氫化白果亞酸、銀杏醇、白果酚、五碳多糖;脂面醇瓣虞分。我國中醫古書,一直將白果列為重要藥材,白果酸抑制多種桿曹及皮膚,并對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白喉桿菌、炭瘟桿苗,枯草桿菌、大腸桿菌、傷寒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 經常食用白果,可治高血壓、止白帶、咳鍬發熱;心腦血管、呼吸系統、皮膚病、牙痛等疾病,還有清熱擾菌、溫肺、擴張血管、增加血流量、定痰喘、去皺紋、防衰老、潤音喉、健身美容、等功效。 地理分布 山東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廣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蘇、貴州等地都可以種植。 栽培技術 種植時間 金葉銀杏以秋季落葉后栽植及春季發葉前栽植為主,秋季栽植在10~11月進行,可使苗木根系有較長的恢復期,為第二年春地上部發芽作好準備。春季發芽前栽植,由于地上部分很快發芽根系沒有足夠的時間恢復,所以生長不如秋季栽植好。( 寒冷地區以春季土地開凍后種植為佳。) 栽植 1、銀杏栽植要按設計的株行距挖栽植穴,規格為 0.5~0.8×0.6~0.8米,窩挖好后要回填表土,施發酵過的含過磷酸鈣的肥料。栽植時,將苗木根系自然舒展,與前后左右苗木對齊,然后邊填表上邊踏實。栽植深度以培土到苗木原土印上2~3cm為宜,不要將苗木埋得過深。定植好后及時澆定根水,以提高成活率。 2、合理密植:銀杏早期生長較慢,密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單位面積產量。一般采用2.5×3m或3×3.5m株行距、每畝定植88株或63株,封行后進行移栽,先從株距中隔一行移一行,變成5×3m或6×3m株行距,每畝 44株或31株,隔幾年又從原來行距里隔一行移植一行,成5×6m或6×7m株行距,每畝定植22株或16株。 3、苗木規格:金葉銀杏以嫁接為主,應選擇長勢好的健壯苗,以根須發達的苗木為,側根齊,當年新梢生長量30cm以上的苗木進行栽植。此外,苗木還須有健壯的頂芽,側芽飽滿充實,無病蟲害。 4、金葉銀杏如同銀杏一樣可開花結果,但需合理配置授粉樹:金葉銀杏是雌雄異株植物,要達到高產,應當合理配置授粉樹。選擇與雌株品種、花期相同的雄株,雌雄株比例是25~50:1。配置方式采用5株或7株間方中心式,也可四角配置。(也可人工授粉) |